全球创新学院中美两地师生共话创新发展

2016-09-13
 
          9月8日,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在远程智能教室召开了2016级新生座谈会。会议以网络实时视频的形式在清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两地同期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华盛顿大学副校长韦克瑞姆·詹德雅拉(Vikram Jandhyala),全球创新学院中方院长史元春以及双方教师团队代表等与全球创新学院智慧互联(Connected Devices)双硕士学位项目首届新生座谈交流。会议由史元春主持。
 

两地会场合影

          杨斌首先对所有给予过全球创新学院支持和帮助的合作伙伴和赞助企业等表示感谢。他指出说,邱勇校长在学院启动仪式上强调学院的创新教育模式有三个“I”的特点:International(国际合作办学)、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交叉)、Integration(跨界融合),“创新”将镌刻在学院的基因中,成为学院的至高法则。杨斌表示,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教育的创新,不同于传统的院系架构,全球创新学院是对交叉学科融合创新教育和研究的全新探索,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打破以往专业壁垒森严的格局,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全球创新学院的首届学生,更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多元融合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在跨学科方面的实力,发展成为未来的领袖人才,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师或学生加入,并与世界大学、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伟大贡献。
 

杨斌等和GIX新生座谈

          詹德雅拉表示,全球创新学院是一个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创新尝试,以“面向具有全球性、挑战性的技术难题来进行项目设置和人才培养”为办学理念,通过多学科交叉的项目实践模式,培养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急需的综合型领军人才。詹德雅拉同时勉励学生们积极为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创业、作出贡献,期待他们在全球创新学院未来的学习期间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新生代表许稼轩发言

          同学们纷纷发言,分享自己为什么选择全球创新学院和对未来学习的期许。来自美国的贝亿凯(Becker Nicholas)说,非常荣幸能成为学院的首批学生,清华大学是一所研究领域广泛、极具竞争力的高水平大学,学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无限的机遇,汇聚来自不同专业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员,对于交叉学科研究和了解全球发展是极其难得的机会。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许稼轩说,自己对全球创新学院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非常感兴趣,不止有课程学习和基础研究,合作企业将参与人才培养,与工业界紧密联系,解决工业界的实际问题。
 

史元春介绍全球创新学院教研大楼建设情况
 

          会上,华盛顿大学全球创新学院运营主管大卫·马多克斯(David Maddox)和史元春通过异地共享透明触摸屏幕介绍了位于西雅图学院教研大楼的设计和建设情况。学院教研大楼由全球著名建筑设计公司NBBJ承担功能和景观设计,目前已开工建设中,计划于2017年9月份投入使用。全球创新学院清华校内的先进教研设施配置在李兆基科技大楼内,已于今年暑假建设完成,学院首届学生将首先在清华完成一年的课程学习和创新项目实践,明年将作为首批学生入驻西雅图全新建成的学院教研大楼继续学习。
此次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刚研制落成的远程智能教室召开,支持VR/AR交互的超高分辨大幅触摸屏幕上连接着远隔太平洋的两地师生流畅对话和互动,如同身处同一会议室中,在创新的技术空间畅叙学院创新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学院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